呈现近现代工美审美风尚|世界独家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青瓷白菜图盘
“福禄寿喜”挑花围嘴
1953年,由文化部主办的新中国首届“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”规模宏大,品类丰富,影响深远。
时隔70年,一场名为“致敬1953:馆藏‘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’作品选粹”的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。展品的基础与学术脉络均源于1953年“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”。
1953年是新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。为筹备“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”,文化部组织了全国工艺美术调查。为筹建新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高等学府—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其前身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从杭州北上,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,师生骨干参与筹备展览。展览促进了教材出版、师资培养、文化交流,部分展品划拨给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,助力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。
1999年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,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。2016年,这批展品与学院的其他实物收藏一起转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。
本次展览梳理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千余件(套)“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”展品,包括陶瓷、漆器、织绣印染、金属工艺、编织、雕塑、年画、玩具等门类,加之展览说明书、明信片、纪念章及张光宇的设计图、图书文献和研究图表等,共展出约200件(套)藏品。青瓷白菜图盘、“福禄寿喜”挑花围嘴、景泰蓝和平鸽纹盘……展品既有造型雅致、工艺精湛的民间收藏或组织选送的作品,也有造型朴拙、聚焦生活日用、从民间市集收购的产品。这些展品呈现出一种共性:创作者热爱生活,观察入微,充分掌握材料与工具的特性;作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与鲜活的生命力,体现了健康优美的民族特色。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主任、策展人郭秋惠说,展览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工艺美术的历史脉络与审美风尚,梳理了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、手工与机器并存、工艺与实用相融的发展之路。
“观众可能会觉得很多展品既陌生又亲切。陌生是因为当年的很多工艺形制、配色、图案在今天已经很少见到,亲切在于很多工艺类型如今还在传承发展。”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、展览总策划杜鹏飞表示,希望展览能够为复兴传统文化、振兴传统工艺、促进工艺美术教育发展与学科建设,提供一种温故知新的视角。(闻 逸)
关键词:
为您推荐
- 环球今亮点!南通日报社(集团)会展执行服务供应商库招标公告
- 天天快资讯丨中国金花惨败!张帅0-2出局惹争议,惨遭12连败,球迷怒批可退役
- 每日快看:“粽”视夜市食品卫生,守护居民舌尖安全——七宝城管开展节前餐饮食品安全检查
- iPhone 15告别128G 直接256G起步 但涨价不少
- 防暑产品卖爆!这些上市公司备受关注 每日速递
- 看门狗汉化版下载(看门狗汉化) 世界微头条
- 李丽珍罕见携女儿亮相,24岁女儿身材高挑打扮时髦,可惜完全没有遗传她的美貌 当前讯息
- 美联储会议纪要:所有与会者一致认为保持紧缩立场是适当的-全球今头条
- 拜仁&利物浦竞争K-图拉姆?图片报:事实上两队均无意引进
- 欧佩克国际研讨会聚焦实现能源转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