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 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 >

临朐沂山:“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”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-当前最新

来源:临朐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: 2023-04-25 22:22:35

沂山巍巍,汶水长长。时下,在沂蒙革命老区临朐沂山,“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”已成为沂山乡村振兴的代名词,他们在打破传统思维、破解发展难题的同时,在找寻着一条适合高质量发展的探索、创新之路。

乡村振兴战略下,潍坊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目标,着力探寻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,目前已形成三大全国推广模式,分别是诸城模式、潍坊模式和寿光模式。在这个背景下,沂山风景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,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及管理、经营模式,加快发展电商产业,全力打造“潍坊模式”示范区。


(资料图)

“乡村振兴从哪里破题,形成自己成熟及值得推广的模式,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着,关键是要把全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,杜绝不结合实际一味照抄照搬、目标和定位不准确、流于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、前期规划建设与后期运行保护乏力、多政府投入少民间参与等问题,破解“美丽”和“振兴”是否只是目的、而也是手段的问题,同时找准短板与弱项,找准发展思路,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换为前进的动力与方向,高点定位,由旧换新,腾笼换鸟,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稳步发展”。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鞠光明说。

沂山风景区位于潍坊市西南部,是临朐县的“南大门”,境内沂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水利风景区,总面积148平方公里,辖14个中心村,3.03万人,境内有中型水库两座、小型水库6座、市级河流2条,有国有林场一座,为旅游大镇、林业大镇、水利大镇,丰富的旅游及生态、林业、水利、农业等资源,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

“我们以党建为统领,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及让村民富起来为总抓手,通过解放思想、凝心聚力、找准定位、攻坚克难,利用区位优势,整合多方资源,生态立区、农(牧)业强区、文化名区、旅游富区及‘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’的乡村振兴沂山样板探索之路已渐次显现”。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刘海龙介绍。

——党建让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“硬”起来。东西南北中,党是领导一切的。沂山风景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,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,着力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过硬、全面提升。坚持“事以办成为要”的理念,构建“工作项目化、项目责任化、责任具体化”的工作推进机制,在全区营造了“不怕事、敢担当、能成事”的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,一批懂农村、爱农村的村干部脱颖而出,在实施农牧旅电融合发展方面思想先进、大胆泼辣。

王家庄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在伟就是这些村干部里面的典型代表,今年33岁的张在伟去年当选为党组织书记后,充分发挥青年人敢拼敢闯的精神,立足该村资源及区位优势,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“五清强基”、成立物业公司、发展旅游民宿及土地流转等方式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,该村的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,在板峪自然村获评潍坊市市级景区村庄基础上,2022年9月,王家庄子行政村村被评为省景区化村庄,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及满意度明显增强。

石砬村党总支书记王兆爱,担任党支部书记近四十年,今年已经66岁,但人老心不老,带领石砬村的6个自然村以党建为引领,发展规模化山楂、茶树种植及中华蜜蜂养殖等特色农牧业,并拓展采茶体验及研学、蜂蜜网店销售等多种途径,趟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增收及农牧旅电融合发展之路,仅凭山楂和茶叶种植,全村年收入就达300万元以上。 

——产业让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“壮”起来。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。沂山风景区以“两村两园两主体”和农业“七改”为抓手,引导各村抓好特色产业发展,抓细抓小,汇点成面,构建了“东部牧业小镇、西部林果田园”的产业发展框架,打造了沂荷现代化万头奶牛基地、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、伏峪蚂蚱养殖基地、沂山绿茶种植示范园、中华蜜蜂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牧业项目,并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,形成资源互补。

伏峪蚂蚱养殖基地位于沂山风景区伏峪村,建有标准蚂蚱养殖棚150个、冬暖式高温养殖棚5个、高温种植棚6个、观光体验棚1个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基地在标准化蚂蚱养殖的基础上,利用蚂蚱粪种植了纯天然、无公害的西红柿、草莓、土豆等果蔬产品,发展捕捉体验、采摘休闲等乡村旅游新业态,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逐步实现由“卖产品”向“卖风景”转变,加快构建伏峪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。

沂荷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,总投资5.8亿元,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,现已存栏奶牛4000头,项目建成后的规模将位居全省前列,下一步我们喝的伊利奶,很多就会产自沂山。奶牛基地二期投资2.7亿元,将在一期工程基础上,建设10000头现代化智慧牧场和农牧旅融合项目,规划建设奶牛主题乐园、奶牛科普区、奶牛互动体验区、奶牛喂养体验区、挤奶体验区、奶牛创意雕塑区等旅游板块,打造互动式、多体验、创意性奶牛主题旅游体系,进一步丰富沂山旅游业态,打造农牧旅融合新业态。

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坐落于国家AAAAA级景区东镇沂山脚下,聚力打造集蓝莓种植、生产经营、旅游观光、休闲体验、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,并通过开展酒文化展示、蓝莓采摘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,营造浓厚的、赋予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氛围,成为展示蓝莓文化的独特窗口。

——旅游让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“活”起来。沂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水利风景区,为中国五大镇山之首,曾有十朝十六位帝王来此登封,镇山文化、长城文化、祭祀及非遗文化氛围浓厚。近年来,在探索、创新景区管理运营机制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,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,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,做好景区化村庄创建、网红打卡地建设、旅游线路串联等三篇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文章,并精心规划、精致建设、精细管理,努力增“颜值”、提“气质”,不断擦亮沂山品牌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活力。

上寺院村依托民间遗产文化历史悠久及优越的自然山水、风土人情,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体验、煎饼制作、农耕及美食体验、民宿休闲、团建拓展等乡村旅游品牌,依托沂山便捷的旅游资源,将身边的“绿水青山”变成了“金山银山”。2015年12月该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,2021年12月该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景区化村庄。

伏峪村通过蚂蚱养殖,将“小蚂蚱”变为“大黄金”,用蚂蚱蹦出了致富路,并探索“蚂蚱养殖加工+果蔬种植+观光体验”的循环生态模式,将基地规模发展成为目前的居全省前列,所在的伏峪村也成为了山东省乡村振兴“十百千”示范创建村、山东省景区化村庄、潍坊市3A景区村庄,由原先的“脏乱差”变成了“白富美”,仅凭蚂蚱养殖、旅游观光、蔬菜水果采摘,全村就可实现收入320万元,实现扶贫收益26万元,成为脱贫示范村。 

付家沟村,曾经大街堵成小巷子,巷子都是死胡同,村民生活很不方便,苦不堪言。近两年来,借助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利契机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里群众交口称赞,成为了当地西部乡村旅游路上的又一璀璨明珠。板峪村,是潍坊市A级景区村庄,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大街小巷全部实现硬化、绿化、亮化,按照“增绿量,提品质”的要求,积极开展房前屋后、村庄周边、道路两侧、河塘沟渠绿化,村庄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,如今的村民享受着“清风拂绿柳,人在画中游”的美好生活。

——交通让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“通”起来。长深高速和233国道纵贯南北,224和221省道横穿东西,区位优势给沂山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东部、西部、中部三条乡村旅游路线,是沂山风景区打造的“美丽山河绿道”的主轴线,也是沂山风景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、加快“农牧旅电融合发展”的3条内部主干道。

东部旅游路,充分盘活沿线山水和土地资源,并依据市场导向,连片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果品种植等产业,打造成为集高效农业、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东部生态观光农业带,沂荷万头奶牛基地等农牧旅项目正在这条旅游路上蓬勃发展。

中部旅游路,依托景区旅游大道而建,打通进入沂山风景区主要通道,蓝莓特色产业园及景区东大门、东镇湖、东镇庙、齐长城遗址等旅游资源在沿途两侧,省级景区化村庄上寺院村位于该旅游路的终点,可以说是主题突出,文化氛围浓厚,景色秀丽。

西部旅游路,串联下伏峪、上伏峪、付家沟、板峪等6个美丽乡村,沿途建有伏峪蚂蚱基地、云溪谷茶叶科技示范园等特色种养殖项目及槐花谷、荆花坳、云溪谷、凤凰坪等10余处网红打卡地。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