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味地黄丸到底补什么?肾阴?肾阳?肾精?肾气?(方剂之:补益类)_当前滚动
传播中医,人人自医
出自:北宋钱乙《小儿药证直诀》
功效:填精滋阴补肾
(资料图)
主治:肝肾阴虚证、肾阴精不足证
症状: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盗汗、遗精、消渴、骨蒸潮热、手足心热、口燥咽干、牙齿动摇、足跟作痛、小便淋沥、以及小儿囟门不合、舌红少苔、脉沉细数
组成:熟地黄、山萸肉、山药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
中成药:六味地黄丸
再来看看这个方剂的君臣佐使:
君:熟地黄,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;
臣:山萸肉,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,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;
佐:泽泻,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;牡丹皮,清泄相火,并制山萸肉之温涩;茯苓,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;
熟地黄、酒萸肉、山药三药相配,滋养肝脾肾,肝肾同补养其真,称为“三补”。
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三药相配,渗湿浊,清虚热,平其偏胜治其标,称为“三泻”。
六味合用,三补三泻,其中补药用量重于“泻药”,是以补为主;肝脾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肾精为主,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。
结合症状分析一下:
肾主骨,骨生髓,髓生血,血养筋,脑为髓海,腰为肾之府,肾精肾阴的充盈与否,直接关系着小儿的生长发育,成人的筋骨强健,以及头脑诸窍的濡养。
如果肾精肾阴亏虚,则出现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牙齿动摇、足跟作痛、以及小儿囟门不合等,这些与骨髓、脑髓、筋骨、五官孔窍相关的症状;
另外,由于阴虚,尤其是肝血亏虚,会导致女子闭经,或经量减少。
肾中的这团火,在中医里也被称为“相火”,如果肾阴虚了,就是海水少了,无法制约这团火,就会导致虚火上炎,表现出盗汗、消渴、骨蒸潮热、手足心热、口燥咽干、舌红少苔、脉沉细数等。
这团火除了会上窜外,还会扰动精室,导致精关不固,男性出现遗精、早泄等,女性则出现白带清稀量多、月经先期、崩漏等;
另外,虚热内扰,会导致虚烦失眠,虽然症状中未提及,但却是肾阴虚很普遍的症状之一。
那么,为什么我们会肾精肾阴亏虚呢?
肾精和肾阴,同属阴性物质,是可以被人体抽调利用的精华和水液,我们过度使用身体的过程,就是消耗肾精肾阴的过程,比如熬夜、手淫、房事过度、思虑、加班、过度劳累等。所以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,就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,是否在透支身体。
小儿若出现五迟现象,则是先天肾精不足,当初钱乙创立此方,本来就是专门为治疗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的,因为钱乙是儿科专家。
后世将之用于成人的肝肾亏虚,尤其是肾精亏虚方面,效果很好,从而成就了这个千古名方。
如果把身体比作汽车,那么六味地黄丸能够补充的,就是机油和燃油。希望每个人都能省着点用,并且能够巧用此药,给自己适当加油。
那么,如果把肾阳比作汽车电池,肾气比作发动机,它们又落实到哪些方药来进行补养呢?六味地黄丸家族,到底有着多少举足轻重的人物呢?让我们期待各位大佬的隆重登场吧!
关键词: